《孤獨搖滾》
結合著搖滾樂團、女高中生、社恐等元素,描述一位內心嚮往萬眾矚目卻又難以承受他人注視的小孤獨,後藤一里,在網路上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吉他手,在學校中則是一個空氣邊緣人。
她在登上高中急欲改變她社交邊緣的狀態無果後,遇上了一名不期而遇的貴人,伊地知虹夏,被人直接推上了舞台,進而開啟了她進一步於舞台搖滾發光發熱的故事。
這個故事從一個務實的方面談論地下樂團的起步,不論是從展演廳的營運,地下樂團形成的文化圈,以及從事其中的人們。
在這些平凡又不俗的故事中尋找著每個人的身影,觀看著每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與期待的青春,不論是陰鬱還是陽光,她們的足跡與渴望都成為了一則則獨特又尋常的故事。
一方面來說,主角後藤可說是努力幹練型的人格,卻又因為對事物的鑽牛角尖而顯得格格不入。她可以苦練琴藝卻疏於對人際的感知,從她對與同儕之間的互動可知她的弱點與苦惱。
她是個擁有主觀而敏感的人,她的努力未必會造成適切的回應,因為人際便是如此,力道過猛總是帶來反效果。
找上她的伊地知則可以說是與主角後藤完全相反的人物,屬實一名社牛。她不畏人際的恐懼總是勇往直前,但又不是莽撞不知恥的人,能說是直覺型敏銳察覺她人的社群感應者吧。
她主動攀談上後藤尋找一位能替補的吉他手,為了一場可能被爽約的展演活動,而這則是後藤登上舞台的第一次。
在這鼓手伊地知虹夏,以及另一位貝斯手山田涼,再加上被偶然抓上台的替補吉他手後藤一里,這個臨時湊成的隊伍開始了一場觀看者寥寥無幾,本質上是為了對伊地知的親姊做出的證明,一場宣誓性質的展演活動。
果不其然水準七零八落,但有著多年觀展經驗的展演廳主辦者伊地知星歌,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性詭異,幾乎有病態傾向的吉他手,其琴藝的底蘊超乎想像,這或許也是伊地知星歌持續寄予期望的原因之一吧。
在這個蘊含著社會規則,又不乏努力與對現實的挫敗,某種程度上這便是後藤社恐的根源之一,不符期待。
他們的個性耿直卻缺少了一點變通,社恐的一環或許便是對期待的恐懼,不論是被現實所屈服,又或者是自知其極限的所在,他們逐漸變成殼中的靈魂,僵固而冷漠,而那殼又一觸即碎,因為所謂的社恐,多半也是由他人之手保護起來的殼所圍繞。
我們喜愛著後藤在社恐上表現出的激烈想像,那不乏有著自我慾望以及徹底屈服兩者之間的擺盪,在這人格中總能遇見某些相見而笑的一刻。
我們不妨也是如此恐懼他人,對他人既期待又害怕,因為在接受以及拒絕之間的鴻溝如此巨大,好似一種跨不過去的坎,站在懸崖旁就足夠讓人搖搖欲墜。
伊地知虹夏的社牛屬性,真可以說她相當聰慧且直覺,不是那種莽撞而無知,則是一股能敏銳察覺的感知力。
她聚攏著其他也有著鮮明個性與毛病的人們,例如與她相當要好的山田涼,一個金錢價值觀有著缺陷的少女,而這又不得不說到這些價值觀或多或少都與相應的家庭背景相互呼應。
最後的主唱與吉他手,也算是後藤的徒弟的喜多郁代,也是一名學校風雲人物的社牛型角色,她深受同學喜愛且個性陽光開朗。
然而這樣的她卻謊稱自己的吉他經歷只為了攀上她喜好的貝斯手山田涼,卻在最後一步時選擇避而不見,成為了後藤被虹夏抓上台的幕後真凶。
可以說喜多郁代有多少點小惡魔的屬性,有著忠於自我卻又熟稔與他人的相處關係,與虹夏的社牛又是不一樣的型態。那麼說來喜多郁代應當有種魅力的屬性,而伊地知虹夏則是一股實幹型的社群實務者。
就這樣四名女高中生卻有如此豐富的性格與差異,她們因搖滾樂團而齊聚,不過各自又有獨自的生活圈與生活性格,相互影響又彼此牽引。
不論是後藤對喜多教導吉他,還是虹夏對後藤的景仰以及對彼此的敬意,以及山田涼那彷彿處於雲霧中難以捉摸的雲遊性格,她們這群人可說因音樂而齊心,又從彼此不同的人格中緩慢引導出自己的期待,這就是友情,這就是搖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