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年輕人遠離性愛的成因?』 雖然在一本成漫中沒有得到答案,不過這樣的現代變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變遷所致。 試圖思考這個問題的自己,或許就是探究自己的選擇之一? 激情、信賴以及承諾,被尊稱為愛的三元素,雖然這三點單獨拿出來都是可以作為愛的等式,不過三者合而為一的方程式,或許是令自身圓滿的得道機會?然而正是缺乏這些元素,為了補齊這些丟失的拼圖,又或者是意識到自己排斥與抗拒的根源?這個社會的恐懼,是個人判斷放棄愛的理性。 經常瀏覽網路上廣納百川對於性慾的展現,只要你找到關鍵詞,只要你隨手在網路上點擊一個搜尋,性慾的影音體驗幾乎從不缺席。 就好比當代成年男性未接觸網路情色內容的比例幾乎降至為零,當然接觸內容的強度還是有所差異,有的可能只是一張學術性的裸露圖,有的則是鹹濕到可以懷疑人生地步的境地。 有人調侃地說到,「性癖可以冷門,但絕不能邪門。」 在網路之海的深處,最詭譎怪異的思想元素放在最吸引人們眼球注意的情色之窗前,那演變出的花圃早已眼花撩亂甚至目瞪口呆。 至少,提到性慾這個境界,似乎網路上彼此叫囂的爭鬥聲忽然之間就有了安靜與妥協的空間,是釋放慾望後的頓悟帶來的釋懷與平靜,撫平了平常內心渴望鬥爭的野獸,又或者在這個廣納百川的小天地裡,大家忽然間意識到彼此平等的真諦? 至少與性慾有關的產業仍然蓬勃發展,以及諺語中笑貧不笑娼的體現,在人前我們拘謹不苟言笑,在慾望面前我們可能都只是野獸,只不過是是透過宣洩慾望來填滿空虛的野獸,還是一只渴望撫平傷痛用愛來言語的野獸? 總覺得在這裡一直是問題更多,答案更少的現實,人生的無愛表現出的匱乏是當今社會的疲態,一直奔跑於競爭前線的人們在這努力至上文化的洗腦下,終於在此時此刻意識到沒有所謂的終點線的假想,現實中有太多人會在這場競賽中掉下隊伍,在信念失落的邊緣徘徊打轉,不是墜落就是日復一日的剝落自己的感性,愛也在這一點一滴中消耗無存。 在書本中的自言自語中尋獲這樣一段話,「經濟學中的我們是自由選擇,社會學中的我們則是別無選擇。」個人感覺這體現了這兩股社會角力之下,人們破碎的面龐以及無語的矛盾。不管如何,渴望尋求慰藉的我們在網路上留下的只有傷痕累累的面龐。 真實的我們得在真實的世界尋找到彼此,只可惜我們卻熟悉虛擬世界遮蔽著臉龐的交流,而對於真實世界中的彼此則是強壓著恐懼對情感的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