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
皮可斯再度打造一部“普遍級”的驚人劇作(老少咸宜),有著童話故事的框架,有著人生哲理的奧妙,有著衝突與挫敗,處理著人感性內在與矛盾領悟的糾結提問。
試問,你會為你的渴望付出甚麼樣的代價?人的一生本是與渴望及交換的過程中,不斷折騰,在感性與理性之中搖擺琢磨。沒有人知道一個完美的答案如何寫下來,只能告訴你,你需要的是把握住現在,把握住值得你守護的事物。這個“值得”,不是論功行賞,而是論你用生命守護的理想。
在這部故事中,它想講得是家庭,它想提出的是所愛與懊惱,它表達著人們都會經歷過的難以圓滿的夢。在這個充滿的驕傲與崇拜的理想世界中,有時我們就是很難去關注著令我們感受苦難的當下,細細品味著平凡的滋味。
因為我們總覺得夢會高過現實,理想的實踐能征服無理的困惑與惱人的阻饒,並且從此刻起,實踐夢想就是體現人生,至於走到這一步得付出的代價又是甚麼?何嘗又有多少人去描述過,在那些耀眼光芒下卑微、墜落的人們。
在這部作品中,有著其主軸表現,也有著諸多細節與旁支,在適時的位置襯托著故事的韻味。正如追逐著偉大的過程,那些失敗落難者的模樣清晰可見,在面對衝突的焦慮中,看著刻劃著一個人的所有(夢想)被否定時的爆發以及怒火,與在雙方立場衝突與矛盾中,以理服人或許不是一個最佳的選項。
更有趣的是,故事劇情的安排,是視覺與伏筆的運用上值得體會這需要多少的功夫,掌握著人們多數時候會忽略的要點,假想著某些事情真如自己所想的,還是說自己期望如此呢?
在童話故事般的架構上,《coco》表達出了未成年人的焦慮與暴走,或許你能感同身受也正是當下情境的寫照,一個無法被家人理解的感受。渴望追逐夢並不竟然得與家人處在衝突的層面,也如故事尾聲時的內在接納,它只是需要一個緩衝,一個合宜的時機去揭露它的期盼與實際的行動。
在最初的衝突狀況下,也如家庭衝突的一般情境,掌管威權的長輩無法妥善處理後輩的秘密與胡作非為,而後輩的魯莽與衝撞,則是在對焦慮與羞辱的升級抵抗,最終源自於雙方難以溝通與協調的困局。終幕的接納,則回歸於更高層次的理解。當劇烈的反抗後,家長態度的軟化以及後輩自我協調的共識,使其雙方都得到了成長與共容。
雖動機的呈現以其動畫故事走入一趟驚奇之地的冒險作為一場追逐內心矛盾與統合的旅程,在這過程中會經歷生命不可免去的一道關卡,死亡。它揭露對死亡的態度讓人不過於痛苦與煩躁,尤其是對於孩童而言,對於那個世界還是屬於他們探索的境界。
死亡的態度或許是此文化中相當出色的一種表達,當然還是有其美化幾分的修飾作用。
這部作品值得各年齡層的觀眾都去體會、欣賞。淺顯易懂的表達與發人省思的故事旅途,以及對於現代人而言,對死亡態度的意識,對承襲著生命共同體與社會文化的包容面向,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最後,它也是一部令人動容,淚腺強襲的作品。就算這是一個死後的世界,但不代表不存在著終焉。它仍是一個必然來到的結束,但我們可以用歡笑與慈愛去接納它的到來。
【本文至此,感謝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