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狂公路》
背景設為美國二十世紀初大蕭條時期,敘述退休騎警追捕亡命鴛鴦邦妮與克萊德這兩位頭號重犯。這是一部濃厚公路警匪片的氛圍,然而有趣的是從一介退休騎警的殺手角色出發,少有火爆衝突的對決,反倒是冷血的處決,社會對立的氛圍,殺手的內心糾結才是本部故事幽默風趣且警惕世道的暮年故事。
邦妮與克萊德成為當時遠近馳名的追緝對象,不論他們的手法狠辣以及傳聞中的羅賓漢形象,更有趣的莫過於亡命鴛鴦的話題性,小個子的淑女攜帶長槍毫不留情地處決受害者,兩人都是手段兇殘且對執法人員置於死地的殺手,多次的攔查槍擊更顯得兩人毫無顧忌,手法果斷。
隨著傷亡與被害不斷加劇,州長被警長說動答應了調動殺手來處理殺手的瘋狂點子。對於州長而言,這些容易惹事生非的騎警雖是一把利刃,也可能是對市政形象帶來危害的雙面刃。
這些都是出於無奈,不論是重出江湖,抑或是胡作非為,這對年過半百的退休騎警帶著許可證穿越百里公路,追逐著年紀不到他們一半的亡命鴛鴦。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些年邁的傳奇帶著一身的病痛臨危受命,不論是身體內的彈頭還是心理上無法彌補的創傷,他們都是一樣的殺人兇手,只是開槍的目的大不相同。
惆悵與年邁是這個暮年公路片的氛圍,這對搭檔有著一身的故事,他們舉手投足便是業界的標竿,然而身體素質早已不復單年,槍法凌亂氣喘吁吁,身體的病痛讓他們做事綁手綁腳,只不過就像開關一樣,緊要關頭仍然不會忘了手中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是扣下板機的意志,這也是他們這群執法單位宛如政府殺手的風格,在他們手中的鮮血不計其數,面對過最凶狠的歹徒與幫派,參與過多少次的生死關頭,如今垂垂老矣傳奇仍在。
這是出手也有如夢回當年,只不過多數的隊友早已因各種不幸而離去,他們的職涯伴隨著太多的腥風血雨,而又有多少亡魂與噩夢徘徊在黑影床鋪旁,讓人難以安眠。他們彼此間的調侃與嘲弄也表現出彼此深厚的信任與臭味相投。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同為見證者。
就像獵犬嗅著狡兔的氣息,循著線報按圖索驥,這對碩果僅存的騎警開始推算出對方行動的目的與規劃,狡兔有著自己的覓食範圍與歸巢本能,但警方面對的則是一個對政府充滿憤怒的底層社會。這是大蕭條發生的第五年,至一九二九年華爾街股市崩盤後,社會陷入愁雲慘霧之中,失業者與無家者成為了政府的對立面,而其中那些亡命之徒則變成了一種反抗政府的精神象徵。
不論真相為何,人民是憤怒的。殺警的惡徒搖身一變成了街頭的羅賓漢,亡命鴛鴦的暴行彷彿是在替飽受不公的大眾向政府回敬他們的不滿,雖然不至於演變成暴動與示威,但不合作的態度使得這對亡命鴛鴦更易於躲藏在地廣人稀的曠野之中。
騎警的追捕一方面得力於當地警方的線報與情資,另一面也被州立通緝與多頭馬車的條件阻礙。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面對著緝凶的壓力,辦案方式挑戰著行動底線,退休騎警轉換著思考方式尋找對方可能遺落的缺口找出老巢。果不其然案件的突破點仍然在人身上,幫派成員的背景找出關鍵的方向,同時配合通緝發布的盲區尋獲一個最有希望的落腳點。
或許都是註定的,最難突破且最好攻破的皆是人心。面對民眾的不合作,總是得旁敲側推才有機會點出線索,而在面對關鍵線人的口述情報時,拿捏著親情與道義秤量著人心的重量,而同時此刻最重的便是真誠。雖說有對錯之分,但也有孰優孰劣之區別。
最後的圍捕是在多方計算下的陷阱,而一場行動前的插曲讓他們明白這不單單是一場圍捕,也會是一場困獸之鬥的生死博弈。槍聲來得迅即而猛烈,警方的宣告還未語畢,心照不宣的雙方便果決地結束這毫無波瀾的處決。又一場正義得勝的遊行,夾道歡迎的卻是對狂徒的不勝唏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