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 時代感、浪漫情、偉人傳記 《拿破崙》的電影是以真實歷史人物作為背景,從中表現出傳記式的想像臨摹。那位從砲兵軍官爬升到被尊稱法國的凱薩,一位在軍事上擁有諸多事蹟,一路帶領軍隊橫掃歐洲大陸,一個來自法國科西嘉島的小貴族,在腥風血雨中最終來到最高位加冕成為法蘭西的皇帝,其身分地位成為當代歐陸霸權爭鋒中一名不容小覷的偉人。 既然是想像的臨摹,其中包含這位王者的崛起、興盛到衰敗,他的慾望與奮鬥,他流於個人感受以及公關紀載中的方方面面,一個偉人本就是擁有著多樣的面貌,就如同一個平凡人不無區別。 他是戰場上指揮千軍胸有成竹的軍事奇才,他也是在慾望與理性中擺盪掙扎的權位者,他帶領一個國家的榮耀令多方群雄不敢妄自侵犯,他也在傲慢自大中一敗塗地,至少他令他的敵人感到恐懼萬分,且他擁有足夠的勇氣與意志實踐他的渴望。 他曾經退位流放後又捲土重來,挾持其穩重的軍心再度邁進之時,碰到了人生不可避免的落敗,在最後的一點情面上遭受軟禁並於遙遠的他鄉離世長辭。 基於這樣一位偉人其研究的事蹟想必琳瑯滿目,然而這並不是一部研究辭典,而是一部兼具娛樂與感官的電影,一部以浪漫來紀載一位偉人的傳奇故事。 雖說多少有些史實出入以及學界的不同觀點,就當作認識這樣一位鐵血柔情的偉人,在大螢幕中揭曉關於他的想像,摻雜著虛實並以感官來體驗他的故事,一段稱得上傳奇的人生。 作為拿破崙的傳奇,則是從大火中付之一炬的法國中崛起這樣一位軍事雄才。在法國大革命中砍下王室的首級,一片亂象中整個歐陸可以說人心惶惶,法國周圍的帝制國家無不擔憂這個革命風潮會不會引火焚身? 當然其中也包含著權謀算計以及國際博弈,在被英國壓制的土倫港中反攻碉堡破除封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砲兵軍官迅速升上將校,成為軍隊中指揮的骨幹人物。 可以說拿破崙的崛起中不可或缺的便是風雲變色的法國大革命,在顛覆王權後緊接的憲政工作卻被恐怖主義所把持,民間暴亂以及國外施壓屢見不鮮,也正是因此他可以說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他果敢的作為接下了許多少有人能一肩扛下的重擔。無論是面對外國勢力或是叛亂民眾,他都不惜使用他手中的力量,軍隊暴力的力量。 在這一期間拿破崙也遇見他的真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喪夫的約瑟芬,拿破崙愛上這位遇有一子一女的寡婦,但這段愛並非走的一帆風順。 《拿破崙》這部電影可以說有其聚焦的鏡頭,也有其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