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
一款有趣的作品皆建立在如何引發興趣,塑造挑戰,賦予意義。
《死亡擱淺2》正如其系列將送貨這個概念轉化為遊戲,將一個勞務轉變成正向具有獨特意義的傳奇記事。在時間雨沖刷的荒野中,孤獨的身影與他承擔的使命,從一趟送貨,走上了連結世界的壯舉。
賦予意義就從講述故事,人們從故事中汲取符合自身的感受價值,理解與認同情感與信念,走在相似的道路上望著渴望所及的天空。
在這個被末世包圍的絕望之境,可說由第六次滅絕開始的魔幻故事在一聲巨響中撼動天地,關於地球、文明與人類的終結之歌,也回響著人類對死亡未知的最後一枚拼圖,那就是靈魂的定奪。
雖然人類見證了靈魂的真實,但也因其反應的具現而被逼入絕境。這是個帶有巨量哲學色彩的末日故事,擱淺體與湮滅,命中注定的滅絕與人類的最後一搏,送貨串連起了人類孤立後重新團結的希望,簡單的送貨卻也宛如現代啟示錄般挖掘出現代社會背後隱藏的無名英雄。
隨著意義的具現,我們跟隨著意義完成它所呈現的挑戰,如果這個危機並沒有帶來任何困難與風險,那麼人們就會棄之不顧,不論說得多危言聳聽,人們只能體認到自身意識到的困難。
本來僅只是從一個起點接到一個終點的路途,配合上它需要負載的貨品與工具,也就是從終點向起點提出需求,而起點則回應終點的供給,我們玩家則是串連起這一切讓它成真的幕後工程。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故事,它將跋山涉水,路過荒漠與彎道,畢竟路從不是一路筆直暢通,需要繞行懸崖尋覓淺灘,在石塊與石塊間走在平坦的路徑上,而這些路徑也正因為久經踩踏而成為道路,我們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將一條條道路從荒漠中走出路徑,感受出路確實是從腳踏而行展開,而這些道路也會成為後繼者接續的指引,而前路則需要靠著冒險一步一腳印的試錯出來。
當然不僅於此,人類的智慧將道路串連,塑造出地圖也開發出更多便利的道具。一層接著一層創造出更多有趣且智慧的工具,從讓腳踝舒適的步行靴,代步的機車與裝滿貨物的卡車,為了適配這些工具的產生,將道路進一步升級,就像當初替雙腳套上靴子提供舒適與減輕傷害,這些升級的工具也代表著每一步替這個措施補足缺失,增進優點並讓人類藉著聯繫開鑿出文明的火焰。
這些工具有著十足的誘因讓人去研發與行使,因為它讓原本的工作變得輕鬆與愜意,讓可能枯燥與危險的勞務減緩它的重負與困難,化解並升級這項作業的優勢,使更多人受惠於此,用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印照著我們所處現實世界的一項無名偉業。
至於興趣,如果意識到前述的種種,那麼興趣就自然而然誕生。如果沒有意識到前述的因果,那麼就單純於遊戲基於送貨的基礎,從某一點行動到另一點的種種風險與阻礙,雖然看似平常卻又不容輕忽。
摔跤好似犯蠢的行為,但如果背上重物行動那麼行走就回成為一種挑戰。基於如何讓這些關卡能夠更加輕鬆的玩家,除了工具之外便是建設。
建設是一項基於工具而加諸於環境的硬體設施,就像房舍提供遮風避雨與安全,鋪設道路讓行走遠行更為舒坦無礙,以及路途中會需要的休憩設施與補給站點,這些立於某些地點的獨立建物分布在自然環境中,目的便是使通行者可得到適當的幫助。
《死亡擱淺》系列中蘊含著將人類征服自然的點子,科技與自然之間適應與人類在智慧的照亮下,如果擺脫自身困境的種種思考,加深這部作品為何奇妙與震撼,對我們現實世界建設起這一切的隱含智慧感到佩服,也對人類服務於社會的哲理、思想以及文明存續的設想有了一個點亮的窗口,對於這部作品如何從魔幻與寫實中印照著我們本該思考的現實映射,一直是我佩服於此製作人對遊玩樂趣與哲學思想結合的一大壯舉。
我喜歡這部作品激發人們去思考與體會困境的思辨,同時也欣賞著它如何將線上的靜默合作帶入一個全新的高度。
這款遊戲可以說有著三種難度,第一種是不上網也不建設,再來就是建設但不上網,而後便是連上網路正如遊戲中接通開若爾網路後提供了各種便利的功能,並且適時地建設所需並利用工具,將人類的智慧發揚光大,體會到人類既渺小又擁有能承擔世界重擔的勇氣力量,可所謂人類的一曲頌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