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角女主太多了》
反差感拉滿的青春喜劇,故事主軸圍繞在因戀愛競爭失利的少女們,看著三位女主角在因緣際會下成為了擁有共同傷痛的好友,作為主角也僅只是因緣巧遇下碰到了極為悲情的分手局面,就像湊合般成為這群密友的特殊情誼。
為了不撕破臉,為了維持關係,在百般不願但又糾結於過往的種種情感,她們妥協退回了朋友的階段,只不過一旦曾跨過那條線,也知道事情不會簡單的回歸原狀。
這並不是一檔分析成因或是成為戀愛大師的奇妙旅程,反而如同青澀的戀情有著純粹的情感,她們並沒有如大人戀情般不是大鳴大放就是愛的等價式,青春的戀曲更像是陪伴與承諾,還有情竇初開的羞澀與好奇,不過故事更重於校園的人際關係,弄巧成拙的無奈以及事後諸葛的悲情。
不知為何,戀情好似人際關係中相當難理解的黑盒子,或許這也包含了當代的倫理道德等社會規範,可能被限制在某種想像中,又或者確實明白愛是有限度的,是佔有以及慾望,擁有排斥性、忌妒與憤怒等情感綜合的問題所在。
我們更怕的是因為愛得不到,人是否因此而深現在無法自拔的苦痛中。從另一種見解來說,愛在當代是很明確地表現稀缺與獨有狀態的意識,人因為稀少的愛而感覺到珍貴?還是因為獲得愛而變得自滿?許許多多的問題與解惑都在這個似乎不依靠理性為主的愛情論之中,讓人迷失、讓人苦痛,讓人因失敗而成長。
上述談論著故事主軸的愛,卻又不是這篇故事的核心。故事主軸除了在告白現場的殘酷處刑外,奇妙的點在於人際關係的潛移默化。
不知為何我們懂得在失戀狀態中的人呈現著心痛感是非常直觀,不是物理性質的痛楚而是情感上的崩解,我們是否也在共感上略為理解所謂的失戀對一個人的打擊是如何?還是說我們也是嘻皮笑臉的訴說著愛的替代性可以讓你快速的獲取新的戀情?
我們對愛的態度,我們對人際關係中共感與沉默中所設身處地的想像形成了獨特的幽默感,順水推舟下她們往往做出平常不曾想像到的事,例如暴飲暴食或者是加入一個根本沒興趣的社團?
同樣地也在共感的傷痛中,三位有著相似失戀情感的朋友升級成為相當獨特的失戀陣線,她們原本是完全不相交際的點,在處理過相似的創傷後得到了彼此的認同與信任。
這也是沉默中獲得公認,也在沉默中取得信賴。共同創傷是一種相當牢固的情誼羈絆,她們形成另一種友愛的互助網,而原本溫水與八奈見之間建立的便當陣線,雖是一種償還負債也是另一個尋求共情與體諒的場合。
只不過溫水仍然是個路人的角色,他無意從八奈見訴苦的同情氛圍中進而取代之,只是默默地為每一份便當畫上價碼,償還一個女孩大吃大喝的罪過。
之後的田徑部的鹽燒與文藝部的小鞠都在自己的戀情上滑了一跤。這個時候就成為盟主般地位的八奈見斬釘截鐵地說到只有兩種女生,一種是青梅竹馬,另一種則是偷腥貓。
說起來真的是相當黑暗的見解,不過對比八奈見自己為了成全青梅竹馬的戀情,甚至得當個三人行之中的電燈泡,以及與青梅竹馬的鄰居父母間掩飾著一種古怪又納悶的原狀論。
八奈見相當成熟地,或者說是在不破壞任何東西上選擇了妥協。這種身分上的曖昧以及認知到自己處於何種角色的判斷,都讓她學習許多關於人情世故這些在書本中未必會明瞭的知識。
這些社會的契約與感性的氛圍造就了人際奇妙的網絡,而愛這個擁有獨佔性質的慾望之物,在這些青澀的學生眼中是多麼光彩,卻又以情感作為代價明白這分愛仍不屬於一份保證。
至少這還不是一段橫刀奪愛的殘酷擂台,或者說只要當事人怎麼判斷與相信,又難保對愛這種極為主觀與私密的想像,能否合宜地與大眾們的認知取得共識與平衡。
至少八卦就是這樣誕生而出,憑藉著某些微薄的線索與混亂的論述,某些樂子人本就已樂趣散布著某些人移情別戀甚至出現道德敗壞跡象的流言蜚語。不過回來說,我們看著這些失戀者陣線的趣談與秘辛,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一眾樂子人的心態。
留言
張貼留言